
王大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教授、中外警察比较硕士研究生方向导师组组长、任中国青少年犯罪学会常务理事、教育学学士。
主要工作成就
从事青少年犯罪研究二十三年。积极参与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工作,是中小学生被害研究的倡导者与积极参与者。
出版了《中小学生被害研究—带犯罪发展论》、《无事故学校》、《青少年防范手册》等20部著作和《教子平安十二锦囊》、《传统经典,修身育人》等青少年教育光盘,发表论文210篇(含英文9篇)。他创造童谣普法方法;编写《平安童谣》;在中央电视台积极开展平安自护宣传,在今日说法开设《少年自护营》系列节目;少儿频道开设“儿童自救”系列节目;在十二频道开放《大伟平安训练营》专题。他还在各地为家长、学生讲演预防青少年犯罪平安自护几百场。

罗秀华
公安部消防局宣传处处长

阮水根
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前司长、中国气象局研究员、北京减灾协会防灾专家。
主要工作成就
积极参与我国防灾减灾工作,多次进社区为社区居民举办讲座,传播防灾减灾知识。出版《我国的气象灾害及其减灾对策》、《电视气象服务与标准化研究》。

高建国
中国地震局研究员、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在预测专业委员会主任。
主要工作成就
从事中国地震预报应用研究工作46年,首创了旱震关系大地震中期预测法。
历任地质部物探所技术员、地震预报研究室技术负责、北京管庄地震前兆观测台站首任台长兼技术负责、北京市地震队分析预报组成员、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研究员、《中国地震报》总编辑、《中国减灾报》高级编辑、国家地震信息中心研究员、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是我国巨灾还灾害链研究、天地生综合研究和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预测的学术带头人之一。

顾林生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副教授、博士后,公共安全研究所所长,北京减灾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主要工作成就
顾林生博士在国内外承担多项社会兼职,其中包括:国家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和应急救助管理工作专家、中国业务持续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儿童少年基金“安康计划校园安全应急教育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大连市地震局地震应急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环境发展学院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客座教授、日本庆应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中国事务所顾问等。
◆国家级重大项目和课题研究包括: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家紧急状态法立法研究”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冲击以及对应措施” 等
◆地方级项目和课题研究包括:
◇“北京应急管理白皮书/年鉴”
◇“北京市应急保障设施平灾结合综合利用研究”
◇“珠海市十一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等
◆国际项目和课题研究包括:
◇“世界主要国家灾害预警、备灾及空间技术减灾应用研究”
◇“世界主要国家灾害预警、备灾及空间技术减灾应用研究”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2009年“汶川地震恢复重建援助现状调查研究项目”
◇日本国际社会经济研究所2006年日本 国际社会经济研究所等

宗春山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专家、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12355 青少年服务台督导专家等。中国青少年自护教育发起人、“网络妈妈”评审团发起人、儿童观教育第一人。
主要工作成就
1999年被中宣部、全国人大内司委、团中央、教育部、司法部 授予首批“中国保护未成年人优秀公民”荣誉称号,2005年被中宣部、教育部、中国科协等部委联合授予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 突出贡献奖。
专著及出版物:
《青少年必须克服的人性弱点》
《告诉儿子从青春期开始做个真男人》
《宗春山青春期成才》专题教育光盘
《没想到》 中国儿童安全教育光盘
《珍爱生命 安全自护》青少年安全教育光盘等

王祎坪
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教育中心主任

郑增仪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
主要工作成就
参与编著《新世纪中国素质教育大典》、《学校安全工作实用读本》等。

李雯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副院长,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担任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市普职成教学校管理学科组指导教师,教育部“影子培训”项目国家级培训专家,教育部首批中小学校长培训国家级培训专家,国务院教育督导评估专家。
主要工作成就
自主开发学校管理和学校安全管理两个类别的多个中小学校长培训专题,在国家级培训项目、北京市市级培训项目和全国各省市校长培训项目中多次讲授,得到学员高度认可。担任近20多个国家级、市本级和外省市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的项目负责人,担任北京市第一期、第二期名校长工作室项目的工作室负责人和指导教师,担任北京市名校长发展工程项目办公室副主任,担任教育部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项目学术导师。连续多年负责中小学校长国际合作培训项目、教育部-中国移动“影子培训”项目、教育部校长国培项目“农村校长助力工程”项目负责人。所承担项目多次获得北京教育学院继续教育优秀奖,个人多次被评为继续教育先进个人。2009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评为“北京市初中建设优秀个人”。
主持和参与10多项课题研究项目,出版个人专著1部,主编、副主编学术著作、教材8本部,撰写、参与学术著作、教材10多部,在核心期刊和教育类专业刊物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代表性著作有《学校管理从何开始:内部管理机制建构》、《教育国际化:学校发展新视界》、《教育国际化:学校发展新探索》、,《学校安全工作实用读本》等。
多次参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政策文件的起草工作,是《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2006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2007年国务院应急办转发)、教育部《中小学管理管理章程》、《中小学安全管理标准》等的主要起草人之一。担任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学校安全工作专家组成员,担任“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生学校’国际项目、福特基金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西部农村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国际项目、亚洲基金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防灾减灾教育”国际项目国家级专家组成员,是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校际连线”国际项目的重要联系人。

徐美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主要工作成就
主要研究领域有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评价等。
2001年起,曾就职于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特殊教育研究室、学校教育研究部、基础教育研究中心。2011年至今任职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年-2010年,全程参与《教育规划纲要》研制、起草工作。曾主持5项课题研究工作,其中3项为国际合作项目;参与13项教育部级以上课题研究工作。主要负责起草和修改《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教育系统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教育部规章或文件。2004年度被评为所先进个人;自2005年起,5次荣获所“为决策服务奖”; 2009-2011年,连续3年被评为所中青年人才。

马雷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讲师,教育学博士,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主要工作成就
主要研究领域有学校安全、教育法律、教育政策、教育发展与教育规划、民族教育、创新教育、家庭教育、农民工子女教育等。曾参与《学校法》等多项国家与地方教育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的制定工作,任多个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法律顾问、安全顾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学校安全》主讲教师。2002年通过首届司法考试,2008年赴台湾师范大学访学,出版《平安的校园》、《校园法律指南》、《教师实用法律指南》、《教师法治教育读本》、《学校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等著作多本,录制讲座光盘数盘,多篇学术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应邀在台湾、北京、河北、山西、浙江、重庆、辽宁、河南等地举办过上百场讲座。

张永华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历任副主任(院级),教育法制研究所所长。
主要工作成就
主编《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学生校园应急避险读本》、《小学生校园应急避险读本》,参与起草《深圳市学校安全管理实施细则》。